这可能是中国近十年最为深远的一次变革。前几天出现一个关键信号:一夜之间大量行业开始减产收缩。
6月29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文章《在破除"内卷式"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》,其中提到,面对市场供需失衡,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%。;水泥行业启动错峰生产,长三角地区6月计划减产40%。
任何对2015年供给侧改革有印象的人都应明白这意味着什么:减产直接指向用工需求收缩。
无独有偶,素有"价格屠夫"之称的比亚迪宣布停止价格战;防水龙头东方雨虹甚至主动涨价,放弃低价优势与极限竞争。
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?根本原因很简单:不这样做,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。
近期"反内卷"已成为高频词,甚至上升到顶层设计层面——人民日报、新闻联播反复强调反内卷,各类高层会议、财经委会议、董事局会议均将反内卷作为重点议题。
从当前态势看,反内卷极有可能成为国家工作的重要主线之一。
光伏玻璃价格走势
为何反内卷被提升到如此高度?它将带来哪些影响?企业订单会减少吗?就业会萎缩吗?
核心原因在于:在国际国内环境双重压力下,我们已到不得不重视内卷的临界点。不反内卷,死亡危机将不仅笼罩企业,更波及个体。
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"负外部性",指不直观但有害的行为后果——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、大数据杀熟、隐私泄露等。
这些后果企业初期不直接承担,最终却由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人共同承担。内卷的负外部性体现在:恶性价格战会导致企业利润萎缩、产业升级受阻、打工人生命力损耗。
当前光伏、锂电池、钢铁等行业已陷入负外部性危机。
以光伏为例,我国光伏产能约1000GW(1GW≈10亿瓦,相当于一座超级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能力,可满足一座大城市用电需求),这一产能可满足中国1/4至1/3的电力需求。
但实际全球每年新增光伏需求仅约400GW,根本无法消化我国产能。国内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在50%-60%,企业为求生存疯狂压价内卷,从业者卷入这场浪潮中疲惫不堪,上班时神情萎靡,虽生犹困。
但结局如何?光伏组件价格暴跌,全行业盈利触底。2024年光伏行业利润跌至冰点,隆基、通威、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。企业无钱投入研发,全行业升级受阻。
因此,反内卷本质上是新形式的去产能,被不少人称为"供给侧改革2.0"。但与2015年不同,此次反内卷背后藏着影响未来十年发展的顶层逻辑——这不仅是去产能,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深刻改革。
要理解这场改革,需先追溯"中国式内卷"的根源。其起点可回溯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。
此次改革明确两大核心:一是国家税收以生产税为主(即只要产品生产流通即可征税,典型如增值税:企业生产价值1000万元的汽车,按增值部分缴税)。
二是税收归属实行"生产地原则"(生产地所在省份征税,部分上缴中央,部分留存地方)。
分税制改革奠定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石——地方政府获得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。
但随着时间推移,问题逐渐显现:假设你是地方决策者,面对"企业生产即缴税(无论产品是否售出)""商品销往外地仍算本地税收"两大规则,最理性的选择必然是鼓励企业扩大生产——生产越多,GDP与税收越高,而官员考核又与这些指标挂钩。
这种机制在30年前中国一穷二白时无可厚非,但在产能高度膨胀的今天,问题彻底暴露。
当某省发现新能源产业能带来税收,便会大力扶持相关企业;周边省份见状纷纷效仿——"你能赚的钱,我为何不能赚?"最终全国涌现海量新能源企业,新能源汽车、电池等产品严重过剩。
车企为求销量只能打价格战。更关键的是:即便产能过剩,地方政府为保护税收,仍会阻止企业停产,甚至排斥外省同类企业竞争(若本地企业倒闭,税收将直接流失)。
这就是"地方保护主义"——本该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无法退出,继续生产滞销产品并降价甩卖,其他企业被迫跟进价格战;无力支撑的企业只能裁员降薪,倒逼员工"996""007"。
这正是无数人追问"为何中国人活得如此疲惫"的根源之一。
推动反内卷的关键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双重倒逼——我们已到不得不改的临界点。
当前外部需求减弱,需依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,但以生产税为主的税制与"消费拉动"的顶层规划存在根本矛盾:生产税主导下,地方政府更关注生产而非消费(过去工人加班无薪无人监管,因创造税收的是企业,地方政府缺乏规范动力)。
而打工人劳动权益与收入得不到保障,已严重影响整体消费能力。
针对这些问题,顶层已部署一整套解决方案:
第一,征税后移(从生产税为主转向消费税为主)。过去在工厂环节征税,现改为在商店销售给消费者时征税。这一转变将改变地方政府激励机制——税收大头来自消费,地方将更有动力提高居民收入、优化消费与就业环境。
这不仅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,更能优化就业环境,为所有人减负。相关试点已启动,如海南自贸港正试验将增值税改为消费环节征收的销售税模式,未来或将全国推广。
第二,系统性去产能。去产能可能导致部分生产岗位减少,但国家已提前布局稳就业政策:7月国办发布稳就业通知,通过企业贷款支持、中小企业补贴、社保费用减免等措施刺激就业,为冲击筑牢缓冲。
第三,建设统一大市场。其核心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——地方不能仅考虑本地税收,需统筹全国产能,从根源上避免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。
反内卷绝非简单的去产能运动,而是直指中国经济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。
其目标是破解内卷背后的央地财权矛盾、区域竞争死结与"扩产增税"路径依赖,推动地方利益与百姓利益深度融合。
股票怎么开户,配资指数网官网,南京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